共读《苏世民:我的经验与教训》有感
- Leon Lee
- May 11
- 6 min read
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——唐太宗李世民悼念魏征时的这句箴言,在《苏世民:我的经验与教训》的共读中引发了深度共振。三十日书香浸润,校友们跨学科的思维交汇让我们有机会回望初心、剖析困惑,唤醒自我。





本书由经管87级校友拙园担任领读,围绕书中内容,提炼出八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启示。来自各行各业的二十余位清华校友积极参与,现场讨论热烈而真诚。
启示一:经验与教训——更看重教训
“能够定义你个人品质的,永远是你在逆境中展现的百折不回的精神和永不言弃的态度,而不是逆境本身”,契合“经验与教训”的书旨。成绩如同浮云常常令人忘乎所以,而因深刻反思而得的教训对人生其实更有价值。
启示二:阅人阅己——双语思维,双向角度,跨文化的意义
黑石集团的企业文化:终身学习不怠、永远追求卓越和不断奋勉创新。
苏世民相信选对人,胜过做对事。在他主导的10分人才策略下,黑石集团聚集了极其聪明、能力超群、自我意识强、个性鲜明的顶尖人才。越是厉害的人,越要让他“相信他正在做一件值得的事”。所以如何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,如何在共同愿景下激发人才的自驱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黑石内部强调“极致透明”文化,所有人都可以发声、讨论甚至挑战思维,只要逻辑站得住。给我们管理者的启示就是不要压制人才,要创造可以“说真话”“碰撞想法”的场域;再聪明的人也要和他人合作,所以如何制定清晰目标、明确责任,量化成果,果敢下放权力,同时还要让人才相信“协同才能共赢”,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。
苏世民的国际视野贯穿黑石的发展。黑石不是拿一套美国经验“打天下”,而是强调文化适配与差异化运营。文化不是障碍,反而是竞争优势的来源。对于中国出海的公司,如何选择市场,融入本地文化,构建本土团队,渗透并参与本地运营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。
启示三:时机与执行——选对人还要瞅准时机、空间感与时间感同等重要
人的成长与经历如同向量走过的路径,每一步都参与构成最终的方向。不是非此即彼,也不是“目标论”,而是路径论。如果把时间或进程看作既是波动的,也是具象的,每一次重复的周期都带有“能量”和“位置”,既可测量也具不确定性。
随着AI技术的发展,它也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,它用向量表示语言,用语义建构空间。它不再只是执行人类设定的路径,而是和我们一起在语言中生成可能性,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方向。这是从“数字智能”向“认知协同”的跃迁,也是一场关于理解的革命。所以我们要用更开放、空间化的认知来看待技术。
启示四:公募与私募——私募标准更高而不是相反
私募不是“宽进宽出”,而是少而精、审慎深度的选择机制。像黑石集团这样的公司,他们筛选价值共识者(高净值客户)。β是市场的系统性收益,α是通过认知差和策略获取的超额回报,真正的投资者不是拿市场给的,而是“挣自己认知的钱”;被动投资靠复制指数,主动投资靠判断和选择,面对不确定市场,主动策略才能实现差异化与风险对冲;黑石集团的另类投资,在传统市场波动性加剧时,提供稳定性与新机会;优秀的投资是“赋能型资本”,不仅是股东,更是合作者与推动者。
启示五:上市与私有
公司无论是上市还是私有,从《资本论》的角度来看,两者都是资本增值的不同阶段和策略形式。公司上市,是资本对大众的征用机制:通过股票、IPO把资本风险转嫁给公众,实现更大范围的剩余价值吸收。公司私有化管理:通过私有资本聚集控制力,实现深度管理与剩余价值最大化。上市公司与大众共享风险与分红;私有化则是集权操作与长期收益。本书里讲到黑石集团上市的过程,不是“从Private变成Public”,而是主动在Public结构中操盘Private价值创造的能力。管理资金仍是Private市场(封闭式私募基金),但平台公司自身在Public市场定价(上市公司),实现“结构套利”与“跨界估值溢价”。这是一种资本高级形态:管理资本的人也成为资产本身。
启示六:金融与政治——有联系也有区别
金融不是远离政治,而是政治权力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“技术支柱”。纵观国内外,有一些优秀的政治家出身金融。例如John Key(新西兰前总理),先后在新西兰储备银行(央行)、Merrill Lynch(美林证券) 担任外汇交易员和全球外汇主管。长期在新加坡、伦敦、悉尼等金融中心任职,负责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调度,熟悉全球资本流、市场情绪和风险对冲机制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迅速出手应对,避免系统性冲击,使新西兰成为当时少数没有陷入经济衰退的发达国家之一。他在任期间,吸引海外投资(特别是中国和亚洲资金),推动新西兰成为“低风险、高信任”的资产配置地。任职期间,新西兰GDP持续2-4%的增速,到2014年,政府实现财政盈余。他擅长用投资人语言与金融圈沟通,在全球为新西兰“路演”。使新西兰国家品牌提升,吸引大量人才与资本流入。
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视角就是金融与政治的区别。例如在英国,新上任的首相批评前任是常态;而反观那些百年老店的继任者,倾向于“保留、延续、尊重”企业的文化根基与品牌信仰。
正因为此,在面临剧烈动荡时,多听取企业家们的意见,而少一些引领民意的短期冲动,应该是成熟政治家的选择。
启示七:回报与付出
人生不是线性的成功方程式,而是一种回环流动的生命馈赠。世界先赠予我们以能力与机遇,才有可能回报他人以价值与责任。苏世民先挣钱后捐赠,立德立功后才能立言取信、知行合一。
耶鲁学长William Averell Harriman [15Nov, 1891 - 26Jul, 1986]讲的这段话,对苏世民的一生应该很有启发:“财富会对你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。如果你对政治感兴趣,那么我建议你先竭尽所能去赚钱。如果你决定要参与政治,那么金钱会确保你的独立性。”
王菲的那首《世界赠予我的》很好地诠释了回报与付出:世界赠予我拥有,也赠予我回敬。赠我小小一扇窗,也赠予我屋顶。赠我一个名,又渐渐长大的年龄。赠我一首诗,又悄悄读得很安静。
世界赠予我的 ,王菲
启示八:音乐的力量
音乐是一种文化根基、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,也是一种高阶领导者不可或缺的修养底色。在高强度的金融工作中,艺术和音乐成为苏世民缓解压力、放松思维、补充能量的方式,同时也能激发创新思维。音乐,是时间里的情绪灯塔,是空间中的灵魂导航。它让一个人更柔软,也让一个家庭更有温度,让一段事业更具韵律与张力。
读书间隙,校友们在一起互动游戏、合影,留下了许多轻松而温暖的时刻。
热身活动过后,大家仍然意犹未尽。我们围绕书中的四个核心部分,各自从少年时代的梦想、选择的分叉口,到初入社会的试炼与坚持,以及职场和创业时的起落,展开了一场真诚且充满力量的分享。讨论之精彩,已远超我们笔下所能记录的片段。那一刻,不只是阅读,更像一次彼此人生的照见。
一本书,一群人,一段路。

你的共鸣与回应,也许正是他人前行路上的一束光。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,或写下你在追梦旅途中的那一刻心声。
如需获取本次读书讨论会的资料,欢迎留言联系我们。书香群“藏经阁”的阁主萧秋水(名牌如下)将为您分享资料链接,愿我们在文字中常相逢,也期待未来线下再聚。
📚 友情提示:下一本共读书目《悉达多》已精彩开篇,诚邀你一同启程,继续这场灵魂的旅程。
Comments